新春佳节,阖家团圆
饭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
走亲访友间免不得觥筹交错
尽管假期已经结束
但不少人的肠胃亮起“红灯”
究其原因
多与过节油腻、高蛋白、过饱饮食
过度饮酒有直接相关
中国人的新春,总是年味十足。面对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比平常更多的食物。因此胃肠道在经历了几天超负荷运转后很容易产生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导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问题,严重的可能引起急性肠炎、胃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出现或者复发,甚至还可能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
为什么容易引发胃肠病?
过度饮酒——酒精直接进入胃部会损伤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的炎症、溃疡、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穿孔;
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规律,晚上熬夜,早饭不吃,中午或晚上饱餐一顿,有时还暴饮暴食。饥饿时胃内胃酸浓度较高,容易损伤胃黏膜。暴饮暴食可能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常吃剩菜剩饭——常吃剩饭剩菜潜藏了很多健康风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变质,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胃肠道炎症;
爱吃腌制食品——过年的餐桌少不了腊肠、腊肉、咸鱼等腌制食品。高盐食物本身对胃粘膜就有刺激作用,容易导致胃炎发生。此外,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等物质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并非所有的胃病都会发展成为胃癌,胃病转化为胃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不会发展为胃癌,具体时间取决于生活习惯以及是否及时治疗。
但一些胃病,特别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可能会增加发展成为胃癌的风险。如果长期胃疼、胃胀,甚至出现胃炎或胃溃疡,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长此以往,胃粘膜的损伤得不到修复,胃病便会反复出现,严重者甚至发展成胃癌。
从胃炎到胃癌,得经过几步——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哪些症状需要警惕是胃癌?
胃肠道肿瘤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
需要提高警惕——
1.疼痛性质改变
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
2.上腹出现肿块
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则随着包块的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导致不适感加剧。
3.烧心泛酸
胸骨下部有烧灼感,像有一团火在燃烧。胃里分泌胃酸,而食管是碱性的,当酸性的物质“跑”到食管里后,会腐蚀食管黏膜,严重者可形成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甚至癌变。
4.体重骤降
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
5.大便发黑
非食物、药物原因出现黑便,可能是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
防胃癌,做好这几点
细嚼慢咽,吃七八分饱
吃饭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后再下咽。每餐七八分饱,有助减轻胃肠负担。饭后立马坐着或躺下,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最好站立或散步半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圈,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定时定量,少重口味
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点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注意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避免生冷、辛辣等食物的摄入等。
使用公筷,定时体检
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不要互相夹菜。尽量在家中做饭,少吃外卖。早期胃癌绝大多数是没有明显信号的,即使有轻微症状,也非常容易跟胃炎、胃溃疡这些“老胃病”的症状弄混。需要定期体检,避免延误。
为了您的健康,建议您节后做一个的胃肠镜检查,排除胃肠疾病隐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40岁以上且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喜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重度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