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在辨证,西医详于辨病。目前,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的辅助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许多癌症患者在治疗期和恢复期都会选择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缓解肿瘤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日前,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中医科王学良博士在“复大新视野徐克成大讲堂”第32讲上,与大家分享关于中医在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
西医认为肿瘤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肿瘤与机体之间的关系是敌我矛盾,治疗目标就是杀灭肿瘤细胞。为达到这个目的,利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开启对抗性治疗模式,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地位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抗性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效果虽然很明显,缺陷和局限性也明显,如治疗作用有限、促进肿瘤转移、毒副作用较重、对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缺乏有效的手段等等。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要说中医对肿瘤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很早,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的记载。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周礼》一书中还记载有专门治疗“肿疡”的“疡医” 。中医对肿瘤称呼有很多,如“瘤”、“癌”、“岩”等。“瘤”者,留也,有停留、阻塞、聚集之意,故中医又称肿瘤为“积聚”。
在中医看来,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气滞、血瘀、痰阻等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因此,也有中医认为,缺阳致癌,生阳防癌。阳气不足,阳化不及,阴化太过,痰湿瘀积,形成肿瘤。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的“五脏之象,可以类推”,提及“象思维”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医肿瘤治疗,以“象思维”为核心思维,强调肿瘤患者整体、辨证、功能和预防治疗,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情志、饮食、传统体育、传统物理、环境等疗法。中医药治疗肿瘤应贯穿肿瘤的整个治疗过程。当然,具体服用时间,要根据不同患者所处不同疾病期而有所区别。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方针。中医理论是将人体抵抗力称为正气,将肿瘤的侵害称为邪气。肿瘤在人体内生长,一直处于矛盾斗争状态,换句话而言,就是它要与我们自身的正气斗争。当我们的正气旺盛,能够制约邪气时,则肿瘤被控制或缩小,病情缓解。当我们的正气虚弱,无法与邪气抗争时,则肿瘤则进展或转移。所以中医在治疗肿瘤时,在邪气猖獗而正气不足情况下,采用攻邪法则治疗肿瘤。
具体地说,祛邪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通过化痰蠲饮、清热祛湿、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等方法改善痰饮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等,阻断肿瘤生长源头和营养,即所谓的“斩草除根”,祛邪的方法有:以毒攻毒法、软坚散结法行气解郁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清热解毒法等。而扶正的方法有:补气养血法、滋补肝肾法、健脾益肾法等。扬所长、避所短,“扶正”与“祛邪”双管齐下,才能更好控制肿瘤,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研究对象都是人体,治疗目的都是恢复和保持人体的健康。西医重视对带瘤生存和总生存期的评价,与中医“整体观”的临床治疗理念不谋而合。在诊疗方面,中医和西医可相互取长补短。正如徐克成总院长提倡“与癌共存”理念,如果不能完全消灭肿瘤,可以在肿瘤和机体之间维持一种病理的状态的平衡,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而这也凸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正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