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是大肠癌转移的主要器官,仅次于肝脏,肺转移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既往文献报道约5%~15%的大肠癌患者会发生肺转移。
那么大肠癌偏爱哪些人?出现肺转移会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
除去遗传因素及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大肠癌的发生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大肠癌的不良生活习惯,专家们概括为:三高两少。三高,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两少,即膳食纤维少,运动少。
以下三大人群最受大肠癌偏爱:
1.肉食主义者
大量食用肉类会带来丰富的蛋白质,而当消化系统无力承担太多的大鱼大肉,不能及时消化的肉类反倒成就了肠道细菌们的盛宴,在细菌的作用下肉类中的蛋白质迅速腐败,产生大量散发着恶臭且对健康极其有害的物质。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肝脏尚能担负起“解毒”工作。可倘若天天如此,肠黏膜就招架不住了,最终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引发恶变。
2.煎炸熏烤重口味
如今,煎炸、熏肉、烧烤等越来也成为年轻朋友聚餐的选择。当食物在高温火焰和丰富油脂的共同作用下,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直接暴露于高温火焰中烧烤,会产生大量致癌物质,高温油脂煎炸亦然。这些致癌物质通过食物最终到达肠道,容易诱发肠道疾病。
3.肥胖族
从病因学的角度看,肥胖可能是大肠癌高风险状态的一种伴随形式。因为一些大肠癌危险因素,如高脂饮食、饮酒、少体力活动等,均是大肠癌和肥胖症的共同致病因素,但同时又受到许多因素的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性激素平衡等,所以在评价肥胖对大肠癌发病的影响时应全面考虑。
肥胖也许不是导致大肠癌的直接致病因素,但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身体肥胖,从而增加一些疾病的患病风险。BMI值越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就越高。(BMI=体重KG/身高cm²)
大肠癌有哪些信号?
准确意义上来说,大肠癌早期基本上没有任何症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本人,都很难以察觉,要想发现它的蛛丝马迹,也只有通过及时的肠镜检查。
当以下所描述的症状出现时,要引起特别警惕。
1.排便
排便状况是大肠癌最显著的预警信号。在没有腹痛、腹胀等典型症状或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都属正常。
但如果向来是数天排便一次的人,在没有任何感染的情况下,持续出现一天排便多次的情况,就要高度怀疑肠黏膜是否出了问题;反之,一向排便通畅的人突然出现排便困难时,也应该考虑肠道出现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2.粪便突然变细
粪便突然变细也是大肠癌早期征兆之一。早期的大肠癌往往局限于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随着病程的进展,肿块渐渐向肠腔内凸起,肠管直径开始缩小,粪便经过时就会受到压缩,从而出现粪便变细的情况。如果持续发生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3.便血
肿瘤会逐渐形成向肠腔内凸起的肿块,在受到粪便摩擦时,难免会有小的溃破,发生少量流血,这也是早期肠癌的症状表现。
如果发现粪便中夹杂着少量血迹,则就要高度重视,不能当成痔疮自行处理。它和痔疮出血是有明显差别的,肠癌引起的出血颜色或深成暗红色,或浅成粉红色,且看起来似有似无。痔疮血一般比较明显,呈鲜红色。
大肠癌发生肺转移有什么症状?
大肠癌肺转移前期症状不是很明显,肺部病变广泛,则可出现干咳、痰血表现,也常会被患者所忽视。
随着病情的严重患者如并发癌性淋巴管炎、大量胸腔积液、肺不张或上腔静脉受压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持续性的发热等现象。
如何才能预防大肠癌?
由于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这个发展时间一般需要5~10年,所以,我们是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及时将息肉切除掉的。大肠癌早期发现大部分可治愈,因此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一、重视筛查
建议四十岁以上肥胖人群,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肠道息肉、经常熬夜久坐的人,及时完善肠癌筛查。4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50岁后,每五年查一次乙状结肠镜/ 结肠造影/ CT结肠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检查。
二、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还能消耗脂肪、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措施。久坐导致肠道的运动减少,毒素吸收增加,刺激粘膜细胞癌变,因此久坐族更需要注重运动。
三、合理饮食
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纤维素,可溶性植物纤维素能够吸纳较多水分,软化大便和增加大便体积,刺激直肠,更容易排便,减少宿便,从而减少毒素在体内聚集。
脂肪等肉类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且在油煎、炸、烤及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因此,建议少吃点高脂肪食材,控制热量摄入。科学合理安排饮食,早期积极参与大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