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抗癌杂志
转行,还是不转行,这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问题。
在18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波特首先发现,扫烟囱工人中阴囊癌的发病率较高,因而觉察到癌症的发生与职业有密切关系。此后,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某些职业与癌症有不解之缘。20世纪70年代发现氯乙烯和双氯甲醚致癌以来,生产环境与发生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多方面的重视。
科学家证实,目前有上千种职业因素可诱发肿瘤。致癌物可分为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三类。
一 生物性致癌因子
长期在海上飘泊作业、救捞、捕鱼和钻井的工人或渔民,除受太阳紫外线辐射易致皮肤癌外,还因食品、蔬菜等霉变,或饮水蓄贮过久、受污染等因素,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
上世纪90年代末,某肿瘤专科医院在对一家救捞局2000余职工的一次防癌体检中,一下子发现了6例肝、胃、肠等肿瘤。病因主要为工人在远洋长时间作业时,饮用的存水污染,致癌物以生物性因子为主。
二 物理性致癌因子
放射性矿藏的开采者,医院放射诊断、介入治疗人员及医护工作者,常受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线等的影响,易致白血病、皮肤癌及外生殖器癌。
特别是介入放射疗法,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成为许多适应症的首选方法,但它给放射介入医师带来极大的辐射危害。
目前全国至少有上千家医院约5万名医务人员在从事介入放射治疗,每年接待这一治疗的患者有80余万人次。由于介入放射操作必须在X射线影象导引下进行,特殊防护较为困难,加上操作时间长,患者和操作者都会受到射线较大危害。而由于放射人员反复操作,累计照射剂量比患者大得多,结果造成白细胞下降,免疫力受损,染色体畸变率高,易致癌症。
另外,同位素检查及治疗人员也易受辐射,累积至一定时候会引起恶变。而农民长年嚗晒在日光下劳动,易发生皮肤癌。
三 化学性致癌因子
接触化学性致癌物的职业那就更多了。染料、橡胶、制漆业、制鞋业、苯加工业、炸药业工人,因与芳香胺类、苯等接触较多,易致白血病及膀胱癌。
塑料工人接触氯乙烯,易致肝血管肉瘤、内皮瘤与脑瘤。
离子树脂制造工接触氯甲醚易患肺癌。
另外,芥子毒气及异丙醇制造者,分别更易患上喉癌与鼻窦癌。
煤业工人,如煤矿矿工、煤装卸工、煤气厂工人、煤焦油工人、煤焦炉工人、沥青工人等经常接触煤炭、煤焦油及煤气,易患肺癌、喉癌、皮肤癌及阴囊癌等。
家中长期使用煤球、煤饼烧饭取暖的人员,也可能患上述癌症。
金属矿及冶金业的工人由于受镍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等影响而面临危险。特别是采铍矿工、铍合金制造者、导弹技师、核反应堆工人、电器制造工及珠宝商等,易患气管、支气管等部位的癌症。美国报告,大约80万工人因吸入铍微粒或接触铍制品而受到癌症威胁。
铬冶炼及生产,苯胺制造,玻璃、陶器等职业的工人常接触铬,易患呼吸道癌症。
石棉矿工、石棉加工业(纺织、造船、防热材料)工人频繁接触石棉粉尘,易致肺癌、胸膜癌与腹膜癌。
专业厨师、炊事人员、特别是终年在厨房内从事烹调炒菜者,由于高温油烟污染,诱发肺癌及鼻咽癌的几率相对要高。
四 职业性癌有哪些发病特点?
上述三大致癌因子导致的职业性癌常见于皮肤、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血液系统等。
这些癌的发病特点为:
* 往往发生在与致癌物经常密切接触的部位;
* 发病取决于接触致癌因子的强度与时间,通常有10~23年的潜伏期;
* 可先产生癌前期病变,如皮炎、疣状物、皮肤角化、溃疡等;
* 发病死亡年龄比非职业性肿瘤提前,有的甚至早15年;
* 肿瘤类型可因致癌物不同而各有特征,如职业性肺癌多以鳞癌和小细胞性癌为主。
专家认为,尽管职业致癌因素众多,但我们只要加强职业防护,改革工艺流程,严格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合理轮转人员,落实防癌干预措施,定期检查身体和快速筛查癌因,一定能将职业性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