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肿瘤治疗逐渐微创化、精准化。微创治疗技术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也在多个瘤种中表现强劲。在此背景下,消融联合免疫正悄然成为肿瘤治疗热点。
近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CSCO肿瘤消融与免疫治疗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院长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并作了《胰腺癌免疫耐受的逆转——纳米刀消融》的病历分享。
我院牛立志院长表示,目前单纯免疫药物治疗对胰腺癌效果欠佳,原因可能与胰腺癌微卫星不稳定及抗原性较低、胰腺癌的易转移性及高侵袭性相关。此外,胰腺癌突变负荷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存在炎症因子和缺氧等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亦不利于免疫治疗。
研究发现,纳米刀消融联合应用免疫药物治疗如PD-1抑制剂与化疗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疗效。纳米刀消融,又称不可逆电穿孔(IRE),是一种新型的非热肿瘤消融技术。它有别于用温度变化灭活肿瘤细胞的物理消融,而是通过电极释放高频高压脉冲波使得在其电场范围内的细胞膜形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道,破坏细胞内平衡,促使癌细胞快速“凋亡”。
有研究发现,纳米刀消融在诱导T细胞免疫方面优于热消融和冷冻消融,提示纳米刀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
纳米刀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药物在直接杀伤肿瘤的同时,打破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耐受状态,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应答,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患者案例
患者在202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伴血糖升高,检查诊断为胰腺癌,大小约4.3×3.2cm。在当地医院接受化疗6周期,但疗效甚微。复查发现肝脏多发病变较前发展,并出现腰背部酸痛的症状。
为求进一步诊疗,2020年11月,患者来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就诊。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发现:CA-199指标高达2289u/ml(CA-199属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正常值≤37u/ml);肝实质内有多个结节状,较大者约4.3×3.8cm。胰腺体、尾部均有肿块,并邻近肠管、脾静脉局部粘连不清,大小约4.3x3.3cm。
影像图片显示
影像图片显示
图1
图2
图3
为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我院牛立志院长为其实行胰腺肿瘤、肝脏肿瘤不可逆电穿孔治疗,术中以胰腺肿瘤、肝脏10个病灶为靶区消融。术后联合化疗加免疫药物治疗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
牛立志院长指出,胰腺位置特殊,位于人体上腹部的深处,被脾脏、肝胆、十二指肠围绕。当发生病变时多包绕周围血管、胰管及神经组织,这可能导致手术难以切除。而患者肝脏肿瘤多发、体积较大,并与周边组织粘连,若采用手术切除对其肝功能及周边组织影响较大。
而纳米刀消融不依靠高温杀伤肿瘤细胞,故不会产生“热沉效应”,可避免身体组织暴露于极端的高低温,降低对周围组织的潜在伤害。同时,纳米刀消融时间较短,对靶区可多次或分区消融,因此,此时选择纳米刀进行治疗是一个好的选择。
术后一周检查发现,身体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与之前相比,上腹部MRI图像提示胰腺、肝脏肿瘤中心大部分坏死。术后一年复查显示,肿瘤缩小,得到较好的控制。
▲术后一周
▲术后一年
目前肿瘤消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某些实体肿瘤,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但当肿瘤较大或局部消融温度不足时,部分肿瘤仍有复发。联合免疫药物治疗被期望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为未来抗肿瘤治疗方向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但是,目前多数免疫研究理论仍有不足,比如,纳米刀消融联合免疫药物治疗胰腺癌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明确,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因此肿瘤消融对免疫效应的影响,以及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仍需要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证实,将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使患者获益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