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去年11月底TRISIA在印尼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左乳腺有14.5cm×7.4cm×13.4cm的不规则肿块,被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癌。“化疗很艰难,又掉头发又呕吐最后还没治好。”TRISIA告诉我们因在当地看过肿瘤患者化疗的情况,她并不敢接受化疗,只口服当地中草药治疗。
因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日益加重,他们决定来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试试。“我曾有幸参加过徐院长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的专场活动,所以我想带我老婆来试试。”TRISIA的老公说道,他们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3月来复大做了四次治疗。然而在第三次复诊时碰上了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尤其是印尼政府宣布2月5日凌晨开始停飞所有印尼往返中国大陆航线,“因为有一次回家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伤口发臭发烂,所以这次我们不敢耽搁,连夜赶到医院。”TRISIA的老公感慨说道,“这里的医护真的很好,即使我害怕做化疗但也没被放弃,翻译主管Lina一直开解我,分享一些经历让我对介入治疗有了信心。”TRISIA对此很感激,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广州,不仅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也提高,Lina还趁着疫情好转带她们去广州北京路、去吃印尼菜还去购物,“我很感动,也觉得我没有来错。”
肿瘤患者不能拖,复大开启“抗癌战场”
对于像TRISIA这样的癌症患者而言,疫情影响下,不仅健康安全受威胁,还会耽误最佳就诊时间,正常就医也受到影响。正如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教授在《疫情下的癌症患者不能等》所写的:“肿瘤最怕的,就是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牛立志教授表示,由于疫情导致许多患者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让本就不乐观的病情,变得雪上加霜。
生命重于泰山,责任担当在肩。作为国家临床重点肿瘤专科单位,为了应对疫情,保障肿瘤患者正常的治疗,复大采取了多种措施,尽最大的努力不让患者的病情因为疫情“拖得更重。”疫情期间,复大团队把抗癌当成战“疫”之外的又一战场。在新年假期结束后,牛立志教授立即回到医院,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通过手机视频指导手术进行,通过电话进行会诊。在核酸检测阴性之后,他立马投身于手术中。
“癌症并不可怕,我们不能让患者陷于孤岛,尤其是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帮助患者解决病痛的问题,让患者病有所医。”牛教授说道。
复大开展线上会诊,跟进患者病情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患者中,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保加利亚等海外国家。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到达医院就诊。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牛立志教授利用网上直播方式进行线上会诊,跟进肿瘤患者最新病情,防止延误病情。同时科普肿瘤治疗的医护知识,让患者在家也能够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即使出院后的患者也是你的患者,及时随访跟近是肿瘤治疗的非常重要一环。”
复大以优质服务对待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因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同时也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对此复大防控与医护两手抓,不仅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就诊安全,同时用更加优质、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来面对患者,让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治疗。
“我对中国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所做的一切表示钦佩。”来自保加利亚的伊凡三年前患上骨肉瘤,而后经过手术治愈,但是在今年1月底他发现自己的右腿和双肺又一次出现转移灶,这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经过朋友介绍远赴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治疗。正巧碰到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伊凡准备了口罩,维他命C等前去中国。“从我来中国至今,大家都佩戴口罩,经常洗手。医院的护士非常注意卫生,非常专业,我向他们学习如何与病毒抗争。”伊凡说道,即使在中国疫情如此严重的时期,复大也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放弃他,反而照顾他的心情帮他解压,“这种医护环境很温暖。”
疾病无情人有情。抗击疫情期间,复大团队没有放弃他们的患者,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疫中抗癌的故事,同无数勇士们奔赴驰援一线的抗疫故事一样精彩,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入院提示
1、病房勤开窗,经常通风;
2、勤洗手,要求患者和陪人佩戴口罩;
3、健康饮食,作息规律;
4、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患者和家属不共用毛巾等物品;
5、避免与其他非医务人员接触,聚众聊天,如需帮助请通过呼叫与护士站联系;
6、建议在医院食堂订餐,取餐后回到病房用餐,用餐时请勿交谈;
7、无特殊情况请勿外出,必要情况需要科主任批准,外出期间请全程佩戴口罩;
8、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烧、咳嗽、气促等可疑症状,主动告诉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