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广东记者 2018-03-22 14:50:45
图片说明(图片由记者郭静拍摄):2018年3月22日下午,由中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编著,中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评述的《践行中国式控癌》新书发布会在广州阳光酒店举行。新书作者汤钊猷院士、徐克成教授亲身到场,与市民分享中国式控癌理念及实践心得。汤钊猷院士表示,对癌症的治疗,要“消灭”与“改造”并举,践行“中国式控癌”。
记者 郭静 通讯员 林泓
由中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编著,中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评述的《践行中国式控癌》新书发布会3月22日下午在广州阳光酒店举行。新书作者汤钊猷院士、徐克成教授亲身到场,与市民分享中国式控癌理念及实践心得。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羊城晚报社出版社、广东省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主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协办。甘肃省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原常委杨振杰,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中宣部原新闻局局长、中宣部阅评组组长张文祥,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广东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吴祖清,羊城晚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时平,《华夏》杂志总编辑、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迪生,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会长钟子美,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会长汪谦等专家学者及社会知名人士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据介绍,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的最主要疾病。在全世界肿瘤领域都关注如何杀灭肿瘤的大背景下,中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提出“中国式控癌”。作为追随其半世纪的徐克成教授、同时也是战胜癌魔的幸存者,在践行“中国式控癌”的道路上学习、吸收、研究、转化,积累和锤炼出了许多宝贵的理念和实践。此二人珠联璧合,推出《践行中国式控癌》这一力作,是他们对普及癌症教育所做的又一重大贡献。
记者在《践行中国式控癌》的书中看到,该书既诠释了控制癌症的理念,尤其是当代最前沿的治疗癌症新理念,又例举了一个个癌症治疗成功范例;既有采用新思维、新策略和新技术的成功经验,又有治疗失败的教训和反思;既肯定现代肿瘤治疗的成就和贡献,又对各种治疗技术做了实事求是的质疑和“补台”;既有中国元素,更有东西方思维的结合。
汤钊猷:何为“中国式控癌”?
“就是融东西思想文化精髓,蕴传统中国思维和智慧,洋为中用,走中国特色控癌之路:“消灭”与“改造”并举,与癌共存,将癌症变为可控制慢性病。”汤钊猷院士说。
他表示,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和谐修睦等思想,包括老子的“创新”、孔子的“和谐”和孙子的“取胜”,以及近代的“持久战”,成为发展有特色的中西结合新医学的基础。
他指出,近百年癌症治疗最大的成就,就是局部“消灭”瘤块。手术、放疗和化疗都是“消灭”手段。但“消灭”策略是双刃剑,存在以下问题:1.几乎所有的“消灭”手段均可促进残癌转移和发展。2.化疗或放射治疗使原先“不敏感”癌细胞获得“选择”,可逆势生长,加快癌症进展。3.化疗或放疗可促使癌细胞的基因再突变,这种癌细胞不仅对原先的治疗发生耐药,而且“恶性”程度更高,发展更凶猛。4.化疗和放疗“敌我不分”,同时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监护,促进癌细胞生长。
他认为,21世纪的抗癌战争除继续寻找新的消灭肿瘤的办法外,将重点研究“改造残癌”和“改造机体”的方法。“改造”策略包括改造癌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还包括改善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
记者三问:对癌症该如何“消灭”与“改造”并举?
第一问:如何“改造”癌细胞?
汤钊猷:1.让癌细胞“改邪归正”。2.让癌细胞相互制约,“以恶制恶”。3.减低癌细胞的“恶性”。
第二问:如何“改造”微环境?
汤钊猷:肿瘤生长需要良好的周围微环境。因此,对肿瘤微环境中一些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抑制肿瘤的进展。已证明,炎症抑制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剂,均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第三问:如何“改造”整体和局部?
汤钊猷: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是“改造”机体抗癌能力的关键。免疫疗法被认为是21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治疗手段。细胞免疫治疗有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徐克成:如何践行“中国式控癌”?
“我在自己身上,践行'中国式控癌'。自己的生死体验,让wo明白了'与癌共存'的真谛,非常感恩。”新书作者徐克成教授感慨。他表示,践行“中国式抗癌”,就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就是走上“变革的新路”。这是学习、吸收、研究、转化,秉持新理念、新策略、新技术的过程。
“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或电信联系,或登门拜访,行国内,去国外,走城市,往山村,遍访了上千例癌症患者。我很欣慰,许多本来无生存希望的癌症病人,确确实实活下来了;我很感恩,这些病人的生存经历,增强了wo践行'中国式抗癌'的信心。使命所然,工作之余,wo将'控癌'中自己的以及同事的一些成绩、缺点、失误、经验和教训,写成随记、故事、感想,汤院土又对多数文章做了评述,从而汇集成即将出版的这本书。虽然编写人是我,但书的思想和灵魂来自汤院士。”徐克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