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不治则大病难医,口腔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伤,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但你知道长期口腔溃疡存在癌变可能么?还有哪些症状要考虑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要如何预防?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五病区主任徐炯源医生给我们做出了解释。
口腔长期溃疡,考虑癌前病变可能
正常的口腔黏膜,应是光滑的、连续的、湿润的、柔软的、粉红的、有弹性的,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异常。常见的口腔粘膜溃疡其面积较小,表面有白色假膜,疼痛明显,可多发或多个部位反复发作,大多可自愈。而口腔黏膜癌前征兆所表现出的口腔溃疡症状,多数是黏膜表面呈现菜花样的溃烂形状,或是像火山口一样的伤口。虽有外在表现,但不疼也不痒,容易被忽视。
徐炯源介绍,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有些口腔溃疡的自愈后会在其他地方再次出现,这种被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但只要发作的位置不重复,短期内会自愈的,都是不容易恶变的,不用太过担心。如果排除“创伤性溃疡”(因受伤导致的溃疡)后,超过两周仍不见好转,而且也从来没有得过溃疡的话,就要考虑溃疡癌前病变的可能了。
“癌前病变”状态并不是指口腔癌,但是是极具恶性潜能的口腔黏膜病变,相关研究指出,长期存在刺激源或不加以应对治疗时,其恶性转变的机率可高达一成以上,所以口腔内出现不正常颜色的斑块,正是身体告诉人们需要去医院检查的一个重大提示。口腔癌癌前病变包括:口腔黏膜白斑症、红斑症和扁平苔癣等,比如红斑,口腔粘膜本来是粉红色的,但它表现为一片血红。
徐炯源提醒,如果超过两周,口腔或嘴唇上持续有疼痛,敏感,麻木的感觉;口腔内出现肿块,增厚,粗糙的斑点,硬皮,或腐烂之处;有持续的刺激感,并且很长时间不能消失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是口腔癌,口腔黏膜颜色或外表形状会发生改变,原先存在变化的面积也会增大、表面增高、质地变硬并出现持续溃疡。口内或颈部会不明原因出现肿块,根据肿瘤长的位置,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如果长在颊肌,可能表现出嘴巴张不开;如果侵犯舌头的话,会表现出运动障碍,舌头半侧丧失知觉或麻木的症状。
如果出现转移,转移的部位也会有相应的表现,口腔癌容易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已经发生转移。因此如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再有远处转移比如骨转移,会表现出疼痛。
各种因素影响,口腔癌预防需注意
口腔癌不是突然降临,而是早有预兆。虽然口腔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但至少目前科学已经明确口腔癌与多个因素有关。徐炯源表示,要牢记以下“黑名单”,积极预防口腔癌。
1 长期吸烟喝酒。吸烟不必多说,是多种癌症的诱因。而酒,虽然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能加速癌症的恶化。
2 吃的太烫或太辣。很多人天生喜辣,无辣不欢,但这也是口腔癌的诱因之一,温度超过70摄氏度时会把口腔黏膜灼伤,如果频繁烫伤口腔,口腔黏膜破溃处难以愈合,破溃处的细胞增生过快,也易发生癌变。
3 牙齿有问题。临床发现,口腔癌患者的牙齿大都不健康,有些牙齿已经损坏,有些人安装了不适合的假牙,有些牙齿边缘很尖锐,这些因素也在日常中不断刺激口腔黏膜和舌头,进而诱发癌变。
4 不讲究口腔卫生。口腔癌的发生与口腔卫生息息相关,口腔如没有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则会滋生病菌,引发癌变。
5 有长期咀嚼槟榔的习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医学专家认为,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粘膜下纤维化,这是导致口腔癌病变的主因。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
6 维生素A摄入比较少。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免疫能力(特别是唾液的免疫力)下降,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从而成为引发口腔癌的因素。
7 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上文有提及,一般的口腔溃疡两周内就会痊愈,如果超过两周甚至3周还没好,就要怀疑是否是口腔癌。
8 有家族病史。口腔癌家族病史会增加家庭成员患病的危险,如果再加上吸烟、不讲究卫生等其他风险因素,危险就更大。
徐炯源总结,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口腔癌“黑名单”外,根本方法首先应当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能力着手。避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并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做到不偏信、讲科学,以自己健康为出发点,保持卫生的口腔环境,避免“癌”从口入。
专家简介:徐炯源
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从事肿瘤科临床工作10余年,尤其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并发表多篇SCI论文。
医院咨询电话:400-66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