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咨询 预约挂号

复大医院 > 呼吸系统肿瘤 > 肺癌

徐克成查房随思:有感于龙医生做1000例冷冻治疗
日期:08-12
  上周二上午,看完病房内几位患者后,去到CT室,那里正在为一位来自海外的肺癌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患者的肺癌位于左上肺,3厘米左右。从CT上,清楚地看到两根冷冻探针插在肿瘤内,冷冻形成的消融区比肿瘤本身要大1厘米左右。牛立志博士指着CT上的图像告诉我,冷冻“靶向”得很好,已经完成冷冻-复温3个循环,正准备拔针了。他又指着左肺尖部隐约可见的一个弧形无肺纹区,说:“龙医生做的很好,很精准,你看,只有这一点点气胸。”
 
冷冻消融
 
  做肺冷冻,气胸是最常见并发症,所以牛博士特地强调这点。
 
  龙医生从CT室出来了,解开口罩,也来到CT屏幕前。我说:“龙医生,你做的很好呀!”他笑了笑,用纱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牛院长指挥好。”我问:“你一共做了多少例?”他静静地回忆了一下,说:“1000例吧。”
 
  “龙医生已经做肺癌冷冻有4-5年了,1000例,至少这个数字。他很有经验,是专家了。”牛院长说,面上洋溢着赞赏和满足。
 
冷冻消融
 
  做经皮消融,病人安全最重要。我问:“出过事吗?”我指的是并发症。龙医生说:“说实话,小事肯定有,但大事还没有发生过,也许我运气好吧。”
 
  俗话说,治病救人。治疗癌症,既要治肿瘤(病),更要救带着肿瘤的人。癌症是系统性疾病,病人的安全永远是首要的。经皮消融,1000余例的治疗经历,没有出“大事”,绝对是优秀,甚至是“奇迹”。
 
冷冻消融
 
  记得2001年,我去美国考察“氩氦刀”。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一位肝胆科教授在医院咖啡厅接待了我。据说他是氩氦冷冻系统的发明者之一。教授个头很大,穿着裁剪得体得西装,配着鲜红领带,很有气质,刚坐下,就拿出电脑,向我展示他们采用这种系统治疗的30例肝癌。“都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看,冷冻治疗得多漂亮。”语气中透着自豪。
 
  我说:中国肝癌很多。
 
  他喝着咖啡,没有直接接上我的话,笑了笑,说:“在超声或CT下冷冻治疗这种类型的肝癌,技术要求很高,很容易出并发症,一般的国家很少有人能做到。”
 
  我暗示希望得到他的Email地址,以便将来交流。坐在一旁的助手婉转地说:“发表10篇以上冷冻论文的人都可以与我们的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研究肝癌几十年,写过上百篇论文的我,一下子感到有股特殊的气涌上心头。我深吸了几口气,极力憋住了那股气。
 
  如今,我们的龙医生,一位年资十几年的主治医生,已经有1000多例冷冻消融肺肿瘤的经历,再回想20多年前在美国与那位教授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一位名人讲的话:面对傲慢,宁愿选择骄傲,也不选择自卑。
 
冷冻消融
 
  我讲了美国那位教授当年的傲慢,牛立志笑着说:“院长,你应该骄傲了。现在,我院已经有好多位像龙医生这样的冷冻治疗人了。”他介绍了哪一位医生专长肝脏冷冻、哪位在头颈部冷冻方面很有造诣……,他说:“像我们的梁院长(梁冰),已经是技术熟练、非常全面的肿瘤消融治疗专家了。”
 
  我很欣慰。一个有成就的医院,一定有很有成就的团队。恪守团队观,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格局。我想起今年6月初在印尼棉兰举行的亚洲冷冻治疗大会上,牛立志和梁冰分别作专题报告时,我曾情不自禁想起李白的《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康复案例

了解更多患者康复案例

央视报道纪实

央视报道大陆纳米刀技术手术:绝境重生

CCTV4:徐克成获选冷冻学会主席

CCTV13报道:时代楷模发布厅

央视媒体报道:细妹肚里能“撑船”

专家介绍

查看我院更多专家博士

温馨提示

患者为什么选择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坚持"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的院训,坚持"科技兴院、诚信立院、博爱办院"的办院宗旨,坚持走"高端化、学术化、国际化"道路,努力创建最具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采用前沿抗癌理念,将世界医学难题--中晚期恶性肿瘤作为主要治疗对象,以延长患者寿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

(粤)互联网医疗审查证号:粤(A)广(2024)第995号 粤ICP备160879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