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除夕,2017央视鸡年春晚拉开帷幕。
今年的央视春晚,除了北京主会场外,还有四个分会场。在上海分会场,一首《紫竹调·家的味道》热热闹闹,歌唱家廖昌永一家、舞蹈家黄豆豆一家、奥运冠军吴敏霞一家等明星家庭纷纷登场。让观众感动的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医生,也在家人的陪伴下同台演出。他就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曾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吴孟超(中)和女儿女婿同台演出
师从我国外科学老前辈裘法祖
1922年8月,吴孟超出生于福建闽清一贫苦农户家。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前期过来打工赚钱的父亲。在马来西亚,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
1940年,18岁的吴孟超和6名同学相约回国抗日。到达云南后,他们一时去不了延安,留在昆明求学。1943年,他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同济大学毕业的吴孟超成为华东军区医院(第二军医大学的前身)的住院医生。
1956年,吴孟超迎来人生最为重要的一年,他称之为“三喜临门”:参军、入党,还成为一名主治医生。
他师从我国外科学老前辈裘法祖教授,关于未来的方向,也曾向裘老请教。裘老说,“现在在中国,肝脏外科还没有人专门研究,你假如有志气,就从这方面努力吧。”
听从了裘老的话,吴孟超在肝脏外科领域一干就是60年。
天上有一颗“吴孟超星”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内肝脏外科领域几乎是“零基础”,相关书籍写得非常简单,难以解决临床问题。吴孟超与团队中的几名成员先是将《肝脏外科入门》一书进行翻译,尔后开始突破解剖结构。
1959年,他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他主刀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切除术,随后他开创了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先河。
改革开放后,吴孟超主持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肝癌专业性基础研究实验室,1993年,他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癌研究基地——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研究所,把对肝癌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和生物治疗领域。
2006年1月,吴孟超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他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词中写道: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吴孟超院士的复大缘
吴孟超院士与时代楷模、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是相知相交几十年的同道和朋友,吴老一直关注着复大肿瘤医院的发展。2008年,复大肿瘤医院搬迁到聚德中路,吴老专程访问复大,为“复大医院”题写院名,并欣然出任复大名誉院长。
2013年,他出席由复大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广州)癌症治疗论坛。一到医院,他就走进病房,为疑难病人查房。在论坛上,他介绍了肝癌手术治疗的进展。在讲述了他所领导的东方肝胆医院治疗肝癌的经验后,他说:“我和徐克成教授是40年朋友了,过去在江苏,他研究肝癌早期诊断,卓有成效。今天,徐教授在他创建的复大肿瘤医院,应用冷冻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值得我们学习。”
2014年,吴老再次见到徐教授,他高兴地说:“wo从报纸和电视上不断看到你的事迹,非常欣慰。”两人一起回顾几十年来在肝病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吴老说:“我们都是在党的关怀和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们要努力再努力。”他开玩笑地对徐教授说:“忘记自己的年龄吧,只要工作,我们就年轻。”
2016年1月,吴老亲自为徐克成教授新书《与癌共存》作序。他非常赞同徐教授提出的“与癌共存”理念,他说:“作为外科医生,wo当然热爱手术,但我们治疗对象是人,让病人活下来、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目的。”
他赞赏徐教授提出的联合免疫治疗,认为能极大地补充手术治疗不足,冷冻+免疫,也许是中晚期肝癌最佳治疗组合。他希望复大将此进一步研究发展。
2017年春节前夕,徐克成教授专程到上海拜访吴老,两人见面十分兴奋。95岁高龄的吴院士拉着徐教授,变换着姿势合影。巧合的是,这天他们都穿着同样颜色的夹克,围着同样颜色和牌子的围巾,对此,吴老风趣地说:“这说明我们思路一致,想法一致。”
吴老(左)拉着徐教授,变换着姿势合影
徐教授给吴老看了一篇发表在国外权威杂志上的冷冻治疗肝癌的文章,吴老说:“做得好!你们的冷冻治疗又有新成果,我很高兴。你们实施的局部消瘤减瘤(冷冻、纳米刀)、靶点导向血管介入以及联合免疫治疗,让一些进展期癌症患者长期'与癌共存',这是十分可嘉的探索与实践。”